close

前一兩天.突然有想改名字的念頭

不過對於想改成什麼名字    也沒想法

其實從小到大    名字常被人寫錯    也始終不懂為什麼會這樣

"珮"常被寫作"佩","如"有時會被寫成"茹"

(前者機率約有80-90%,後者大約10-20%)

"珮"這個字總讓我聯想到一塊小巧的玉,不是繫在腰間就是掛在脖上貼在胸口前

 

從名字可以看出一個人出生的年代

古代的女人不上學不做官   不取學名    只有個小名    幾千年的歷史    也沒記載這些事

從電視劇上或民間故事來看    多半是什麼什麼娘   柔娘、默娘之類    用一個字寄托當時代女性的準則 

日後嫁了人  冠了夫家姓  死後入了祠堂  更只得個張門李氏  沒人記得誰是誰

再到日治、民初  女性地位還是低落   生女兒不算   養兒子才算對得起列祖列宗

所以剛出生的女嬰常被喚作招弟、來弟   或是罔腰、罔市

說了幾千年的才子佳人  歷來對女性的要求就是美   就是柔順   就是貞節 

(雖說如此~但中國的仕子有教自己最美且慧的侍妾讀書識字的傳統~暗享紅袖添香之妙,滿足某種心理

所以蘇東坡有個朝雲   紀曉嵐有明玕) 

就是到現在   女性的名字裡   也常可見美、慧、貞、素、秀、婉......等字樣

 

 

"佩"算是這一代的取名字常用字.也不怪人寫錯

從小到大的求學時代

也不知認識了多少個"佩君"、"佩文"、"佩芸"、"佩珊"......或是同音不同字的

 

 

我的名字是奶奶給取的

奶奶一連生了三個兒子    沒有女兒    第一個孫兒恰是孫女   所以很是歡喜

也許這名字是她原預備給自己的女兒用的   可惜沒有女兒   便壓後了數十年   給長孫女兒用

提起我的嬰兒時代  總不忘說"這些個孫子孫女裡,就她生出來時皮膚是白嫩嫩的,不像一般嬰兒一樣皺巴巴"

仔細研究起來   似乎是我媽懷孕時喝多了豆漿的緣故  

然而為了這一重意義   似乎又不好去給改名兒了

據說當年我爸媽有替我想過名字   不過來不及   也沒辦法   奶奶都親自給取名兒了

我媽說我爸想的名字是"香君"   啊~這不和桃花扇的女主角一樣了嗎

我媽後來開玩笑說將愛茵斯坦拆成兩個名字   給我和我弟用   也不錯   現成的

 

有人取名字專用一些刁鑽字   是要去翻大字典才知道該怎麼唸的字

我不喜歡這樣的名字    我喜歡一些常用的字組合、名姓整體寫起來好看、聲音又聽著好的名字

好比靜言、莫言就是我喜歡的名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a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